IMG_7580a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~ 月桃花 ~

 

【 明教嵩和尚曰 :

     尊莫尊乎道,美莫美乎德 。

    道德之所存,雖匹夫非窮也;

    道德之所不存。雖王天下非通也。

伯夷、叔齊,昔之餓夫也,今以其人而比之,而人皆喜;

桀、紂、幽、厲,昔之人主也,今以其人而比之,而人皆怒。

是故學者患道德之不充乎身,不患勢位之不在乎己。(鐔津集) 】

 

禪林寶訓 正文第一篇是全文三百篇的主要標題 ~ 說明道德的意義

鼓勵學佛的人 必定要注重道德仁義

道德為立身之本,最為急要的事情。

一般儒家君子尚且要注重道德仁義,

何況是作為佛弟子更需要從道德這方面先學習 !

 

這一篇是明教嵩和尚講的話 ,

明教禪師說 :  有道有德都值得人尊重 稱揚 讚嘆,

假若一個人心存道德、有道德的人,縱然是匹夫,人所尊重,也不算窮。

一個人沒道德,縱然是一國之主 也不算顯達  不會得到人的尊重。

 

伯夷 叔齊兩個人 都是以前商朝末、周朝初餓死的人物,

可是你拿伯夷、叔齊來比人,人家都歡喜,因為他們是有道德 值得人尊敬的!

 

夏桀、商紂、周幽王、周厲王都是亡國的暴君,沒有人喜歡,人看到都討厭。

因此之故,修學佛法的人應當要知道要有道德修養 內涵,

不怕勢力 地位不在乎己!

 

 

         唐太宗 貞觀政要 云「桀、紂,帝王也,以匹夫比之,則以為辱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顏、閩,匹夫也,以帝王比之,則以為榮。」

 

 三字經說 「講道德,說仁義」

「道德」兩個字怎麼"講"呢?

古人註解這兩個字

「道者,乃一切聖凡共由之達道也」,所有從凡夫修到聖人所共趣向的道路,就是「道」

「德者,得也」,行道有所得於心。行道有得於身,身合於道,就是「德」

禮記說

「道德仁義,非禮不成」

「道,猶路也,事物當然之理,人所共有,故謂之道。」

道,好像道路一樣,為世間萬事萬物當然的道理,大家都公認 共同遵守的。

「仁者,心之德;義者,心之制」

道德仁義四者 皆由禮而入,從禮記的禮才能進入道的道理,所以由禮而成。

 

禮記所講的話以敬為本,所以禮記開頭的曲禮 第一句說 「毋不敬」,不要有不恭敬的心

假定一個人常懷恭敬,就合乎道。

所以「敬」字非常重要。

 

印光大師一生勸人,修學佛法要注重「誠敬」!

常常說:「 欲得佛法實益,須向恭敬中求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有一分恭敬,消一分罪業,增一分福慧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有十分恭敬,消十分罪業,增十分福慧。」

 

曲禮裡面 很多是我們平常時應當要學習的~

「傲不可長,欲不可縱,志不可滿,樂不可極。」

高傲心不可增長,應當要謙虛。欲不可以放縱,不可過度的志得意滿,樂極是要生悲的!

「臨財毋茍得,臨難毋苟免」

「禮尚往來,往而不來非禮也,來而不往亦非禮也。」

 

 

IMG_7288a.jpg

 

明教嵩和尚 ~

「明教」是北宋 仁宗皇帝賜給 契嵩和尚的封號

契嵩和尚 是一位參禪開悟的禪師,藤州鐔津人 (廣西 藤縣 鐔津),

一出世就很聰明 ,七歲的時候 ,他母親就把他送到寺廟出家當小沙彌。

當時的規定,沒經過考試及格不可以落髮!

十三歲通過考試,就剃度出家 成為正式的沙彌。 十九歲受戒 。

受戒後,閱藏、研究教理;然後到洞山親近曉聰禪師(一般稱洞山聰),

在曉聰禪師座下參禪開悟!

平常修行專修觀音法門,每天頭頂戴一尊觀世音菩薩像,專念觀世音菩薩聖號,

一天二十四小時中念滿十萬遍。從無間斷。因此智慧大開

持念所有經論、教典,無師自通,自己一看就會,而且過目不忘。

所以他書讀很多,很會寫文章。

開悟後 又博通內外典籍,不但佛法博通,世間法也非常的透徹,著作很多。

著有原教論、輔教篇、傳法正宗記,後來所有的文章集結稱為「鐔津文集」(鐔津集)

  PS : 這一篇 道德篇 出在鐔津集 第七卷

契嵩禪師 一生修行,雖然是參禪開悟,而以專修觀音法門為主。

可見中國佛教 受觀世音菩薩感化的人相當的多,宗門下參禪開悟的人也有專修這個法門的!

 

宋 神宗 熙寧五年 (西元一零七二年) 六月四日入滅

靜坐入滅以後 火化, 火化以後,有幾種不會壞的現象:

契嵩禪師經過火化,頭上的頂骨,頭蓋骨 仍然好好 沒壞,而且裡面有三顆青紅色的舍利! 很大顆

耳朵不會壞,兩個耳朵火燒不化,仍然好好。

舌根也好好,不會壞。與鳩摩羅什三藏法師一樣。

     顯示他一生說法,所有文章都合乎佛意,都是正法,正確的,不會有錯誤!

更奇特的,法師平常時念觀世音菩薩的念珠,一百零八顆 木刻的圓形念珠,

經過火化,念珠仍然好好 不會壞!

 

有這些神奇現象,所以一般人對契嵩禪師非常尊重,他的文章也是後人所喜歡讀誦。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~ 摘錄自 2001年 會性法師 (客語) 禪林寶訓節本講記

 

 

        禪林寶訓(一) 序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花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