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1188.jpga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~ 鐵刀木花 ~

 

【五祖演和尚曰 :

   今時叢林學道之士,聲名不揚,匪為人之所信者,蓋為梵行不清白,為人不諦當,

   輒或苟求名聞利養,乃廣衒其華飾,遂被識者所譏,故蔽其要妙,

  雖有道德如佛祖,聞見疑而不信矣。 

  爾輩他日若有把茅蓋頭,當以此而自勉 。  (佛鑑與佛果書)。 】

 

 這篇是佛鑑禪師寫給佛果禪師書信中的一段文 ~

 住在五祖山的法演和尚說:

一般人對出家人的舉止動靜 如果表現的有所缺失 就會引起不相信他 甚至譏笑或誹謗

原因是 行為不端正 不如法, 做人不認真 不審實,

或者心不在佛法上,只求世間的名聞利養,華而不實的人。

縱然修到儼然像佛 像祖師  也被這些缺點所遮蔽,令人生疑,使人造業 。

  俗話說 : 「破菜籃 ,壞底 。」

 一旦認定你是破菜籃以後 你做得再好 再有好的表現 別人都很難相信

 

所以 法演禪師對他的法子 (三佛: 佛鑑 、佛果、佛眼)說:

 你們這些年輕人 日後若在叢林做一個領導者 要特別注意 好好用心 不可隨便,

決定要把戒律持好 一切如法 規規矩矩,

這樣 一般人對你才會有信心 ~ 勘為人師表 

 

 

【演祖曰: 師翁初住楊岐,老屋敗椽(ㄔㄨㄢˊ)僅蔽風雨,

   適臨冬暮雪霰(ㄒ一ㄢˋ)滿床,居不遑處,衲子投誠,願充修造,

   師翁卻之,曰 : 我佛有言,時當減劫,高岸深谷遷變不常,安得圓滿如意自求滿足?

   汝等出家學道,做手腳未穩,已是四五十歲,詎有閒工夫事豐屋耶? 竟不從。

  翌日,上堂曰: 楊岐乍住屋壁踈(ㄕㄨ),滿床盡撒雪珍珠,縮卻項,暗嗟吁,

  翻憶古人樹下居 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廣錄) 】

 

 

五祖山法演禪師說: 

 當年師公 方會禪師 初初被請去住楊岐山道場的時候,

屋子都破破的,僅能夠勉強遮蔽風雨而已,到了冬天根本沒辦法住。

雪滴被風吹進來,滿床都是雪珍珠!

有其他投拜 跟隨的出家人,大家發心 集錢要來修整舊屋子 。

方會禪師不給他們修。

還說: 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說法的時候 曾說過 現在是減劫

大地時時都會遷變,滄海變桑田,桑田變滄海,

世間無常 國土危脆,哪有這麼好給我們處處圓滿、如意的地方。

下雪不是長時有的,我過得去就好!

你們這些年輕人出家學佛法,來參禪 修無上菩提道,都還沒開悟,

哪有閒工夫來修理房子, 好好用功修行吧!

第二天,上堂說法的時候 說了一首偈

楊岐乍住屋壁踈,滿床盡撒雪珍珠,縮卻項,暗嗟吁, 翻憶古人樹下居 。 

佛制說; 日中一食 樹下一宿   

古人尚且都在樹下住,我們還有破屋可住,不是比他們好很多了嗎?

 

 

~ 楊岐燈盞明千古 寶壽生薑辣萬年 ~ 叢林庫房門口都有的對子 

楊岐方會禪師在石霜楚圓禪師座下做當家的時候 公私分明

他有兩盞燈 一盞是常住辦公事用的,一盞是自己修行 自己看經私人用燈!

絕對不會隨便濫用公家的東西!

後人 根據他公私分明辦事的精神 稱為 「楊岐燈盞明千古」

另外一位洞山自寶師 在寶壽寺做庫頭的時候,當時方丈和尚感冒,

叫侍者去庫頭師那拿一個薑來 要煮薑湯治療感冒。

侍者到了庫房跟自寶師說: 「和尚要薑。」

自寶說: 「拿錢來買。」

「方丈和尚要的東西,怎麼要拿錢買呢?」

「方丈也是私人。這是公家的東西啊! 他私人用,就要拿錢來買!」

侍者沒辦法 回去跟方丈和尚說:「庫頭師說要拿錢去買。」

「喔! 對! 對! 這樣對! 我私人要用的 當然要拿錢去買。」

所以就拿錢去跟他買生薑,照規定 多少錢買多少,

公歸公、私歸私,做當家 當庫頭 公私分明 !

所以下聯 說 「寶壽生薑辣萬年 」!

 

 

【演祖曰: 衲子守心城、奉戒律,日夜思之,朝夕行之,

    行無越思,思無越行,有其始而成其終,猶耕者之有畔,其過鮮矣。】

 

五祖山法演禪師 這樣說過:

出家人持戒,護持自己的道心,要消除妄心,求證真心。

 ~ 學道猶如守禁城,晝防六賊夜惺惺,中軍主將能行令,不動干戈致太平。

時時刻刻念念不忘於持戒,舉止動靜都不可超過戒法的範圍,

從開始發心學佛,心裡想的 和 對外的表現要一致,完全合乎佛制定的戒法。

這樣認真去參禪才能夠開悟 !

就像耕田 有一個固定的邊岸,耕種才做得好 !  過失也能減少 !

 

 禪林寶訓筆說的註解 有兩句話 :

  「禮約而義豐,如九轉還丹,點鐵即成金矣。」

 借用道家〈抱朴子的話說 ,持戒清淨莊嚴能夠成佛,

 像修仙的人 吃了九轉還丹就能成仙。

道家經過苦修鍛鍊的仙人,縱然是鐵,經過他ㄧ點,也能成金。

 

 

【演祖曰:  所謂叢林者,陶鑄聖凡,養育才器之地,教化之所從出,

    雖群居類聚,率而齊之,各有師承。

   今諸方不務守先聖法度,好惡偏情,多以己是革物,使後輩當何取法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(二事坦然集)】

 

法演禪師說:

 叢林好像陶鑄聖凡的地方,凡人可以在叢林中鍊成聖者,

也是專門保養孕育人才法器的地方,凡人來這裡修行用功,將來能成法器,

做度化眾生的公器。所以教化眾生的法師、禪定的禪師,都是從叢林中出來。

 

叢林中,雖然是很多十方來的人成群共居,

但是叢林裡有規矩、有分類,類別聚集分得很整齊、清楚,

哪一種人應當屬於哪一類,各有領導的人管理,如法學習,方能成就。

可是當今有一部分叢林不守規矩,不守法,不按照祖師規定的方法做,

隨領導的住持個人情見、好惡,自以為是的革除舊有的規矩,

使後輩人不知道要怎麼來效法。

實在是嚴重的錯誤!

 

 

【演祖曰: 利生傳道,務在得人;而知人之難,聖哲所病,聽其言而未保其行,

  求其行而恐遺其才,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,探其志行觀其器能,然後守道藏用者,可得而知。

沽名飾貌者,不容其偽,縱其潛密、亦見淵源。

夫觀探詳聽之理,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,所以南岳讓見大鑒之後,猶執事十五秋;

馬祖見讓之時,亦相從十餘載。

是知先聖授受之際,固非淺薄所敢傳持。

如一器水,傳於一器,始堪克紹洪規。

如當家種草,此其觀探詳聽之理明驗也。

豈容巧言令色、便僻諂媚而充選者哉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圓悟書)】

 

五祖山法演禪師說:

傳佛的妙道利益眾生,最主要是能得到真正能做事 能領導的人!

但是 「知人」非常不容易,縱使是聖者 賢哲,也會發生識人不清 用錯人的問題。

有些人,說得頭頭是道,不能保證他能言行一致;有些有才學的人但行為拙劣!

若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,判定人的能力,很難知道ㄧ個人用得 或是 用不得。

 是否有器度? 有「將相頂頭堪走馬,公侯肚裏好撐船。」的修養? 有能力繼承法擔?

像住在南岳的懷讓禪師 去曹溪親近六祖八年,開悟後還在六祖門下當侍者十五年。

馬祖道一禪師在南岳懷讓禪師座下,也修學了十多年!

可見 從前的祖師要得一個人才,不簡單,必定要經過長時間的詳細觀察,

才能確定是否能夠成為續佛慧命之人!

一代傳一代的祖師都是經過十分完整的訓練、考驗,才能成就!

像水器要完全一樣大 一樣深 才能一器一器繼續傳下來

假定是一個巧言令色這種人想要來接祖師的法脈,是不可能的!

 

 

 

【演祖曰: 

  古人樂聞己過,喜於為善,長於包荒,厚於隱惡,謙以交友,勤以濟眾,

  不以得喪二其心,所以光明碩大,照映今昔矣。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答靈源書)】

 

法演禪師說: 從前聖哲 賢人的行徑,都可以做為我們的模範!

每一句都有一個故事,故事的含意 都是希望做為佛弟子的人也要學習。

孟子曰: 子路,人告之以有過,則喜。禹聞善則拜。  ~ 隨喜功德

隱惡揚善 、多做慈善、救人救世的事,

以平常心看待得與失! 縱然有時候有所失,也不必過度懊惱!

 

 

 

 

   五祖山法演禪師 宋朝時頗富盛名 ,

    是一位真正修行大開大悟,了不起的高僧。

   他的教育相當成功,教出來的學生、 徒弟都是相當的人物。法緣極其殊勝。

在歷史上有說,法演禪師很可能是五祖弘忍大師再來 。

真正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是唐朝時人 ~ 唐高宗時入滅

當時弘忍大師在 湖北省黃梅縣 馮茂山,建了一間寺,

後來馮茂山 就被人改為 「五祖山」~ 五祖弘忍大師住過的山

 

五祖弘忍大師臨入滅時,

叫他的弟子把他的全身入龕供在後面墓地的龕室裡,並沒有火化!

他有交代說:

「我還要再來。再來的機緣是: 我平常手合著,看我的手放開了就是我再來了。」

全身舍利在龕裡,直到宋朝,手都合著,全身好好沒變。

到法演禪師去禮拜五祖弘忍大師的祖塔的時候,他的手就放開了。

所以 有可能法演禪師就是五祖再來 !

當法演禪師在祖塔前講:「您當時說您需要再來,今天已經來了,您知道嗎?」

話說不久,法演禪師就入滅了!  火化的時候 「舍利如雨」 !!

宋崇寧三年 (西曆紀年一 一 零四年)入滅,距離現在九百多年!

 

法演禪師一生弘化事機當中 

其一:   有一位僧青年來親近五祖法演禪師時,五祖教他參「倩女離魂,哪個是真底?」

   倩女離魂,是唐太宗到唐懿宗時,很特殊的事情。

 當時 衡州太守 張鎰,有一個女兒叫做 倩娘,張鎰有個外甥 姓王名宙。

王宙 與 倩娘青梅竹馬一起長大,人品 年齡 家門 都很登對,

倩娘和王宙兩人也很要好,時時出雙成對,兩家人也屬意,將來兩人就是配成對了。

可是 ,倩娘十八歲的時候,張鎰突然改變心意,要把女兒訂給別人。而且已經訂好日期。

倩娘聽到非常難過 憂鬱 就生病 ,臥病在床 !

王宙也非常不滿,買了船打算遠走高飛,順著長江往四川去。

他在船上思前想後 非常憤慨,整晚睡不著。 突然間 倩娘跑來了 跑到他船上

「奇怪啊! 妳怎麼會跑來呢? 怎麼知道我在這裡呢?」

「對啊! 我就要跟你走,我非常難過,我不要在這樣的家裡。」

「那麼我們兩人就跑好了!」

「跑去哪呢?」

「去四川」

兩人在四川成都做生意,一住就五年,生了兩個小孩。都沒有跟家人聯繫。

經過五年,兩人想回去看看 ! 

於是,王宙和倩娘帶著兩個小孩坐船回來了,

回到張鎰家,王宙先進去拜見岳父,謝罪,

說:「我很不對! 我帶倩娘走了五年。現在已經生了兩個小孩,希望您能原諒!」

張鎰聽了 嚇一跳說

「哪有這種事情? 我女兒睡在床上五年了,根本沒有出門,你怎麼能帶她走呢?」

這時 跟在後面的倩娘 帶著兩個小孩 也走進來,一直進到她的房間。

房間裡生病的倩娘聽到聲音,也從床上起來,走到房間門口;

忽然間兩個合成一個!

一家人看得目瞪口呆!  尤其張鎰

「 這就奇了 ! 明明她在床上睡了五年,沒出沒入,會另外有一個倩娘跟王宙跑了,

 而且還生了兩個小孩帶回來。現在兩個人合成一個,非常非常稀奇!」

~ 這事記載在 太平廣記

所以法演禪師叫這位僧青年參這個話頭 「倩女離魂,哪個是真底?」

禪宗有一部書 禪宗無門關,第三十五則 就是倩女離魂的問話。

它的用意是說: 我們學佛 要認真的 不可認妄;要認到本來的真心 不可被妄心所轉。

 

 

其二 ~

 法演禪師教人參禪  說:我這裡的禪法像老賊教小賊!

他講一個故事 : 

有一個專做無本生意的老賊,從年輕就三更半夜出去當小偷 來維持生活,

到五、六十歲,老賊的兒子也一、二十歲了。

兒子想: 

「我一生都是父親辛辛苦苦三更半夜去偷人家的東西,給我們生活。

 現在我都二十多歲了,父親老了 手腳較不靈光,萬一被人捉到 被打死,就沒命了,

將來 父親若不能去偷,我要怎麼生活呢?

我總要學個手藝,別的如果學不來,父親這一套 一定要學會。」

所以 有一天就跟他阿爸說:

「爸爸! 您老了! 若出去偷東西, 一個手腳不靈光被人捉到會被打死喔。

那我們怎麼生活? 這樣好了 您帶我去學, 我學到了 ,您就可以退休,

以後我出去偷,您可以在家裡享福。」

他父親想,這個兒子倒是孝順,曉得要代替我去工作。

「你要學是嗎? 晚上我就帶你去,要認真喔。」

「好 ! 我會一心好好學 !」

 

晚上,還不到半夜父子二人到附近一戶有錢人家,

老賊帶他兒子來到土牆屋角,選一個地方,就教他兒子說: 

「給你鑿。 不要太大力喔,輕輕鑿! 鑿出一個洞 我們爬得進就好 。」

年輕人慢慢戳出一個洞,爬得進了

「你不會 ! 我先進! 你跟著後面進來 。」

老賊就先爬進去,小賊也跟著爬進去,進去的時候一直看。

朦朧的月光 雖然沒燈,大致還分得清楚!

爬進去看到一個 蓋子上鎖的大眠櫃

     ~ 古時人的保管箱 裡面放金銀財寶 綾羅綢緞…等寶貴的東西

老賊拿出一個萬能鎖 給兒子說: 「這鎖頭隨便都打得開 。」

打開蓋子後,老賊跟兒子說:「裡面有金銀七寶,有綾羅綢緞,你進去搬吧!」

小賊想:  父親叫我進去,就跳進去了!

一跳進去,老賊把大眠櫃蓋子關起來,鎖起來,把兒子鎖在櫃子裏面,就走了 ~

還故意敲桶子 ,清零框郎響,試圖吵醒那一家人 !

 

那一家人聽到有東西響 大家都起來 大叫 : 「有小偷! 有小偷!」

老賊看計畫成功,慢慢跑到先前挖的洞 從洞口溜出去 

小賊在眠櫃裡 聽到人聲鼎沸 ,到處人 跑上跑下在找小偷。

「父親真狠毒,不管我死活。這樣把蓋子蓋著 ,怎麼出去呢?

   若不出去,會被打死的。 怎麼辦?

  這時要用頭腦,想辦法出去,出不去 也會悶死在這裡。」

小賊腦筋一轉,假裝老鼠鑿壁 唧唧 、唧唧 發出聲音

家裡人聽到說 : 「眠櫃裡有老鼠,快拿夾老鼠的來, 快~快 ~ 」

點著燈 放在眠櫃旁 椅子上

鎖頭打開 蓋子一打開 ,小賊就跳出來,急急把燈火吹熄又把人給推倒,拼命往外跑。

一邊跑 還一邊喊 : 有賊 ! 有賊 !     作賊喊抓賊    然後 從自己挖的洞爬出去 

這家人看到他從洞爬出去,就喊 : 小偷在這裡!  在這裡 !  趕緊來抓賊 !

小賊一直跑 後面的人一直追 ,快被追到了 ,

路旁剛好有一口井,小賊看到旁邊有一個大石頭,抱起大石頭往井裡一丟,嘭 一聲!

大家以為小偷跳進水井藏起來。 圍過來看,看到井水還有波動,

石頭丟下去的波還一直在動,石頭沉下去,大家以為小偷跳下去。

 

小賊跑回到家 就對他父親說:「爸爸!您真的不怕我死喔,把我鎖在櫃子裡。」

「那話等一下講。我先問你,你是怎麼出來的?」

「看到這麼多人,我趕緊假裝老鼠,要不然怎麼能出來。」兒子把經過情形說了

老賊說 :「可以了 ! 你有能力謀生了,明天你自己去偷吧 !」 衣缽就傳下去~

 

這個故事 是個比方,這個話頭是說: 我的禪法就像老賊教小賊;

你學的人,自己要努力,要動腦筋想辦法,認真修,求開悟。

假定你自己不努力,我再怎麼認真教你,你也得不到受用。

因此 參禪叫做自力法門,要靠自己努力才會出苦。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馬祖道一禪師 ~

 俗姓馬,法名 道一,因為是臨濟宗 南岳懷讓禪師傳下來的第一位祖師,

 因此稱他為馬祖道一禪師 !

 出家後學坐禪(如來禪)的馬祖 ! 

有一天 南岳懷讓禪師來到他靜坐的地方,他正在靜坐。

道一禪師看到出家人(懷讓禪師),只是眼睛睜開看一看,也沒有站起來行禮。

懷讓禪師問他:「你在做甚麼?」 「我坐禪。」

     「你坐禪求甚麼?」   「我坐禪求作佛,求成佛。」

當時懷讓禪師聽他說坐禪要求作佛,在旁邊看到一塊磚,

拿了磚就在道一禪師面前磨磚,一直磨阿磨。

道一禪師看得怪怪的,就問說: 「你在磨磚作甚麼呢?」 「磨磚做鏡子啊!」

「磚又沒鏡體,怎麼可能磨成鏡子呢?」

「我磨磚不能做鏡子,你坐禪怎麼會作佛?」 ~ 用這種方式啟發他

「這不是普通人喔! 」道一禪師心想:會磨磚的人 必定不平凡,才站起來向他行禮。

由此機緣啟發,才跟著懷讓禪師參禪,學南岳的禪(六祖惠能禪師 頓教的禪)。

後來開悟以後,還親近南岳懷讓禪師學了十多年、當侍者。

馬祖禪師出來弘法之後,度人無數,在他座下開悟成為一方善知識的高僧大德很多!

在家居士龐公 龐婆 兒子 女兒  一家四口 都跟隨馬祖道ㄧ參禪開悟,真是了不起。

 

平常講的大梅法常禪師 親近馬祖 聽到「即心即佛」開悟後 住在大梅山

有一天 馬祖又派人去大梅山 測試看他有沒有真實開悟

「你為什麼會在這裡住呢?」

法常師對來的人說 :「我聽到師父講 『即心即佛』,我就來這裡住。」

使者說:「現在 師父的法又不是講即心即佛」 「現在怎麼講呢?」

「現在馬祖講『非心非佛』。」

法常師聽到說:「任他非心非佛,我自即心即佛。」

使者回去傳話給馬祖說:「法常說,你雖然講非心非佛,他仍然是即心即佛!」

當時 馬祖就說 :「梅子熟也 。」

梅子熟 就是開悟 ,真正的開悟!

 

PS: 普門講堂大門外  會性法師作了一首對子 :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問山僧梅子熟未

              喚世人塵夢醒來

 

 

   ~ 摘錄自 2001年 會性法師 (客語) 禪林寶訓講記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 禪林寶訓 (ㄧ) 序

           禪林寶訓 (二) 道德篇 

            禪林寶訓(三) 勸學篇 

            禪林寶訓(四) 明教嵩和尚 利誠亂之始也

         禪林寶訓(五)  ~ 忽慢不思之過

          禪林寶訓(六)~ 坦然菴集 曉舜禪師

      禪林寶訓(七) ~ 浮山法遠禪師 「逸翮獨翔 孤風絕侶」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花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