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3487.jpga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~ 大岩桐 ~

 

【黃龍曰:

   夫人語默舉措自謂: 上不欺天,外不欺人,內不欺心,誠可謂之得矣。

   然猶戒謹乎獨居隱微之間,果無纖毫所欺,斯可謂之得矣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答荊公書 )】

 

 前言: 「荊公」就是王安石。宋朝很有名的宰相

 王安石變法搞得國政大亂、天翻地覆,結果 行不通,仍然恢復原狀。

 王安石作大官正得力的時候,可能有問黃龍禪師:「做人,應當要怎麼做,才做得好。」

所以 黃龍慧南禪師答覆王安石:

一般人認為,做一個人舉止動靜不違背天理、良心,合法、合情、合理,就可以了。

但是,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"慎獨" : 在自己一個人獨處,沒有人看到 隱微之處,

是不是也可以完全無所欺呢?

連一個人獨處、隱微之間都不會欺騙人,才稱得上 做人真正做到最好 !!

 

 「楊震四知」~

 後漢時,有一位東萊太守 楊震,做人規矩 ,當官也清廉。

 當時有一位茂才王密 ,「茂才」就是「秀才」~ 避漢光武帝 劉"秀"的名字。

王密考上秀才,人很規矩也有學問、有能力。

楊震認為他正是能辦事的時候,所以向上峰推薦,最低限度可以派他做個縣令。

當時 昌邑縣令正好從缺,上峰也尊重楊震的人格,就派王密去做昌邑令。

  在從前 考到秀才馬上就有官做的 不容易啊 ! 至少要考到進士才有機會做官。

 

王密登位做昌邑令 之後,很歡喜,要感謝楊震大人的幫助。

有一天約好去見楊震,想要好好答謝"恩人"。

見面聊天 感謝的話講完之後,拿出一個很好的箱子,裡面裝著十斤金子。

楊震問他: 「這是甚麼東西?」

    「 我沒什麼可答謝您,一點點金子供養大人。」

「喔! 這使不得! 我不可以收。」

王密說: 「現在沒人啊! 這屋裡就我們兩個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別人不知道,您收起來有什麼要緊呢?」

楊震說:「怎麼會沒人知? 天知、神知、汝知、我知,四知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我不可以收,拿回去! 拿回去!」

王密給他這推辭,覺得很失禮、慚愧。

從此傳出 歷史上有名的 「楊震四知」!!!!!!!!

 

 

【黃龍曰: 夫長老之職,乃道德之器,先聖建叢林、陳紀綱、立名位,

   選擇有道德衲子命之曰長老者,將行其道德,非苟竊是名也。

  慈明先師嘗曰: 與其守道老死丘壑,不若行道領眾於叢林。

  豈非善守長老之職者,則佛祖之道德存歟!    (與翠岩真書) 】

 

黃龍禪師寫信給翠岩可真禪師,提到 叢林的規矩,長老職位的重要。

 

 

PS: 「禪苑清規」這部書裡 有詳列 禪林(禪宗的叢林)中的執事順序、執事名。

  一個寺的執事,「住持」為主,然後是「長老」、「首座」常住的第一座…

  長老代理住持開導、領導四眾修行,大眾修行的時候,講開示由長老講。

 

黃龍禪師說: 

叢林裡,長老的執事是道德的法器,領導人增長修菩提道的功德。

過去的祖師,馬祖建叢林,百丈立清規,這樣傳下來。建立長老的執事名位。

這個執事,不能隨便找人,要選擇有道德的出家人。

最起碼出家 二、三十年以上,能真實參悟、有開悟的人 當然更好,

縱使沒有開悟,也要真有修行、通達佛法、能自行化他的人才。

做一個長老,要當眾人的模範,領導人修行,

要真正守規矩、好品德、有學問、有修行,這不是掛個名的普通執事。

 

黃龍禪師的師父,石霜楚圓禪師,宋仁宗皇帝尊稱他為 「慈明禪師」,曾說:

如果一個人自己修行開悟以後沒出來領眾,自己住在深山、坑谷到老死,實在是可惜。

不如出來行道領眾,在叢林中領導大眾修行。續佛慧命,這樣佛法才會興盛。

這種人若是做叢林長老職位,最好、最合適了!

 

PS: 如果沒有這樣的人,這個職位寧可暫時從缺,等到有人再請,不可以隨便請一個人來湊數。

   因為「長老」 不像普通一般執事,「當家」、「維那」只要會辦事的人就可以用,

「長老」是要領眾,要開示大眾,要自己修行到家,才能夠做人模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~ 摘錄自 2001年 會性法師 (客語) 禪林寶訓講記

 

 

  禪林寶訓 (ㄧ) 序

           禪林寶訓 (二) 道德篇 

            禪林寶訓(三) 勸學篇 

            禪林寶訓(四) 明教嵩和尚 利誠亂之始也

         禪林寶訓(五)  ~ 忽慢不思之過

          禪林寶訓(六)~ 坦然菴集 曉舜禪師

      禪林寶訓(七) ~ 浮山法遠禪師 「逸翮獨翔 孤風絕侶」

        禪林寶訓 (八) ~ 五祖山法演和尚: 衲子守心城…

        禪林寶訓 (九) ~ 白雲禪師曰 學不負人

   禪林寶訓 (十) ~ 晦堂祖心和尚: 扣彼所長 礪我所短 吾何慊焉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arrow
arrow

    花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