緬梔花盛開
風車似的花朵兒
烈日下 旋轉 旋轉
風 ...
動 ...
緬梔 (感覺是文謅謅的名字 不好記)
夾竹桃科緬梔屬植物之一
別稱緬梔子、雞蛋花、印度素馨、鹿角樹、番仔花、番花、大季花、蛋黃花
中國人愛取別名 一種花別名一堆
花心像雞蛋的蛋黃一樣 黃黃 有模有樣
沒有人 不認識雞蛋吧
所以稱名雞蛋花 好記又實際
緬梔相傳由緬甸傳入 花香類似梔子花 因此得名
又因冬天葉片落光後 三叉狀的光禿分枝形似鹿角 故又別稱「鹿角樹」
不論是 黃花 紅花 緬梔
都有黃色花心
因為
雞蛋有雙蛋黃
沒有 沒有蛋黃的 ^^
緬梔於西元 1645 年由荷蘭人引進台灣栽培,
清康熙三十六年(西元 1697 年)時任閩州知府幕賓的郁永河自福建前來台灣北投勘採硫磺,
在其名著《裨海紀遊》中曾為之賦詩:
「青蔥大葉似枇杷,臃腫枝頭著白花,看到花心黃欲滴,家家 一樹倚籬笆。」
又批註曰:「番花,葉似枇杷,花開五瓣,白色,木本,臃腫,枝必三叉。
花心漸作深黃色,攀折累三日不殘。
香如梔子,病其過烈,風度花香,始覺濃郁。
自四月至十月開不絕,冬寒併葉俱盡。」
可見早在 300 多年前的荷據至清領時期,雞蛋花就已常見栽植於台灣各地的門庭院落。
~ Google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