籌備12年的宜蘭美術館於2014年成立 2015/05/17 正式開幕
台灣銀行宜蘭分行舊行舍改建的美術館 新舊並存
現代流線型的洗手間 是館內最新潮的代表
木窗門 鐵窗花 鐵拉門 重金屬金庫門 ... ... 默默彈著古調
沉澱旅人混雜心思
走進藝術的殿堂
美術館首展 推出王攀元老師苦澀美感畫展
我們趕在王老師畫展的最後一天 (也是 天鵝颱風 正在太平洋上游泳之際) 親臨會場
算是彌補幾次王老師畫展都錯失的機會
也是 為自己整理那一段 曾經曇花一現的畫畫歷史
1909年出生於江蘇望族的王攀元老師
因著家道的變化 和 大時代的造化
1949年逃難到台灣 過著人生地不熟艱困的日子
曾經一天只吃一餐 中餐晚餐喝白開水過日子
但是對於喜愛的書籍 畫冊,卻從不會捨不得買
1952年 應羅東中學之聘 擔任美術老師教職 從此定居宜蘭
與幾位畫友組成『 蘭陽畫會 』
直到60多歲才退休潛心作畫 成為專職畫家
一直畫到97歲才正式封筆
現年107歲的王老師 藝術界朋友稱他為「 畫布上的詩人」
人與人的相遇 是很奧妙的
人海茫茫中 有些人 擦身而過 幾天 幾月 幾年 也許就不再相見
僅僅只有那幾天 幾月 幾年的緣分
中學時代 美術課是 國英數理科夾縫中 放鬆的課程
還常常被主科老師借去補課
學校都不重視 (聊備一格), 學生更是"輕視"美術老師 ,上課時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!
尤其是鄉音很重的外省老師 ~聽無 ~ 乾脆就睡大覺 或者做自己的事
得天獨厚 來自眷村的花媽 ,大江南北各省的口音聽起來都是國語 !
住在隔壁隔壁的江媽媽 也是江蘇人 每天都聽得到她在叨叨念念 習以為常
也許是 王老師在數十雙不在意的眼睛中 終於找到一對專心的眼神
有一次還選拔我代表班上參加學校的美術比賽
我真的會畫畫嗎 ? 到現在我自己都還不確定 也許真的有天分 只是欠栽培 ^^
為了參加美術比賽,王老師還幫我單獨惡補幾堂課 ~
老師先示範: 用水彩筆沾滿水在圖畫紙上"掃"過
然後在濕濕的圖畫紙上 塗滿顏色 ... ... 再畫畫 ... ...
一個黃毛ㄚ頭 畫得出甚麼意境?
我已經忘了當時是畫甚麼 ?
只記得老師讓我把示範的那張圖畫拿回去 多多臨摹
我應該是帶回家 就隨便放著 (有迷有臨摹?也不可考)
搬了幾次家 ,那張畫應該也被慧眼獨具的花阿嬤拿去回收了 !!!!!!!!!!
「沒有含淚吃過麵包的人,不足以談人生。」老師曾這麼說過
繪畫是老天爺賜給他喘息的空間,而他也堅毅地握住畫筆,試圖彩繪自己的人生。摘自形而上畫廊
畫展會場內 是不能拍照的
翻拍幾張簡章上的畫作 以作紀念
紀念 花媽 青澀年代中 與王老師的一段師生緣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