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 七里香 ~
【大覺曰 : 舜老夫賦性簡直 ,不識權衡貨殖等事,日有定課曾不少易,
雖炙燈掃地,皆躬為之。
嘗曰: 古人有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」之戒,予何人也,雖垂老其志益堅。
或曰: 何不使左右人?
老夫曰: 經涉寒暑,起坐不常,不欲勞之。 】
大覺璉和尚說:
曉舜禪師做人做事簡單 又爽直,
世間上做買賣,論斤稱兩,論貨價之類的事,都外行。
他每天有一定的功課,不曾減少。
雖然像點燈火、掃地這類小事,也都自己親自做。
舜老夫曾說過: 百丈禪師尚且都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」,我是甚麼人呢?
哪敢不勞作?
他雖然老了,志向越發堅固。
或有人說: 怎麼不給侍者做呢?
曉舜禪師說: 一年過一年,一下寒、一下熱,我甚麼時候要坐 、要起,
要做甚麼,也沒有一定的時間,不方便勞動別人做,自己來就好了 !
【舜老夫曰 : 傳持此道,所貴一切真實,別邪正去妄情,乃治心之實;
識因果明罪福,乃操履之實;弘道德接方來,乃住持之實;
量才能請執事,乃用人之實;察言行定可否,乃求賢之實。
不存其實, 徒衒虛名,無益於理,是故人之操履,惟要誠實。
苟執之不渝,雖夷險可以一致。 (二事坦然菴集)】
曉舜禪師說 :
傳持佛法,最貴重的就是一切要真實。
治理自己的妄想心,要分得出邪正,妄想的情執要消除掉。
真實的操行 是知道因果,哪些事有罪過 不可做、那些是增長福德的 可以做。
當住持,要弘揚道德 接後輩的人,要衡量人眾的才能 真實用人,
求賢德人來辦事,要觀察他的一言一行。
因此,一個人的操守、行為 真誠,表裡如一,如理如法 擇善固執,
無論前途有多困難 艱險,都可以平順而過的 !
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~
唐朝 百丈懷海禪師 住在 百丈山 ~ 農禪的山上 每天都要出坡 或多或少的工作
百丈禪師 七、八十歲了,還是一有出坡工作就跟著先走。
大眾幾百人看到說 :「 老和尚年紀那麼大了,您可以休息,不必這樣做啊 !」
「是嗎? 我要吃飯就要做啊 !」
有一天 他的徒弟看到老師父這樣做,捨不得,可是叫他不要做,他又不肯,
就把他的工作器具 鋤頭 畚箕 收起來,讓他找不到! 看他會不會不去做了 。
那天 早上要出坡 工作,老和尚到處找不到自己的工具。
沒工具可用沒辦法做了,只好坐著、閒著。
等到 打板,大家過堂吃飯,他也不去 !
人家就來請 說: 「師父 ! 過堂吃飯啊 ! 」
「早上我沒去勞作,我不要吃飯。」
「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」 就這樣留傳下來 !!
百丈禪師活到 (唐憲宗時) 九十五歲入滅 !
「 各人吃飯 各人飽;各人生死 各人了 」
唐朝 白樂天 (白居易) 作官 作到侍郎。
晚年學佛想要認真修行,可是家裡的軟繩子 (四位夫人 一個兒子)一條條綁著,不肯讓他走。
平常時 白樂天要求說 :
「你們讓我去深山修行啦! 因為我過去作官有很多罪業,消不完。」
家裡四位夫人和兒子就說 :
「您何必這樣呢? 假定您有一百斤罪業,我們五個人每人幫您挑二十斤就清除了,
您就不必挑啊! 在家裡好好享清福就好啦 ! 」
走不了 !
俗話說的 「狐狸要走,狗拔尾。」
他就等待時機成熟 !
有一天晚上,大家吃完晚餐 圍著圓桌聊天,講得正起勁的時候,
白樂天,趁大家沒注意,就把桌上油燈的燈火吹熄。
燈火吹熄了,
就問第一個夫人,「妳吹熄的嗎?」 「我在講話,我哪有吹啊?」
問第二個 「妳有吹熄嗎?」 「沒有! 我不知道 !」
問第三個 她說 :「我也沒有啊 ! 」
問第四個 說 : 「 我更沒有啊 !」
最後問她兒子 : 「 某某 ,是你吹熄的嗎?」
他兒子老實說:「爸爸! 明明是您自己吹熄的,為什麼要賴我們呢?」
吹熄個油燈 都沒二兩重,都說賴你了,若有一百斤罪過,你肯挑二十斤嗎?
別妄想了 !! 馬上包袱背著 漏夜就跑去跟鳥窠 禪師 修行 ! !
作了一首〈念佛偈〉
「余年七十一 ,不復事吟哦 。看經費眼力 ,作福畏奔波。
何以度心眼 ,一聲阿彌陀。 行也阿彌陀 ,坐也阿彌陀。
縱饒忙似箭 ,不廢阿彌陀。 日暮而途遠,吾生已蹉跎。
旦夕清淨心 ,但念阿彌陀。 達人應笑我, 多卻阿彌陀。
達又作麼生? 不達又如何? 普勸法界眾, 同念阿彌陀。」
白樂天晚年認真修行、念佛,七十六歲入滅 往生。
當時若走不開,也許就沒有這個福氣。
所以 一切罪業,自己作、自己當,沒人能代替。
慈航老法師語錄中說: 「自作還要自受,誰也替你不了 。」
~ 摘錄自 2001年 會性法師 (客語) 禪林寶訓講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