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英邵武每見學者恣肆不懼因果,嘆息久之,
曰: 勞生如旅泊,住則隨緣,去則亡矣,彼所得、能幾何?
爾輩不識廉恥,干犯名分,污瀆宗教,乃至如是,
大丈夫,志在恢弘祖道,誘掖後來,不應私擅己慾,無所避忌,
媒一身之禍,造萬劫之殃,三途地獄受苦者,未是苦也;
向袈裟下失卻人身,實為苦也! (壁記)】
「英邵武」就是泐潭洪英禪師,
他每次看到一般學佛出家的人,不怕因果、任意胡作亂為,就嘆氣 !
我們在這風塵勞累中輪迴生死,像人在旅館中歇宿一樣,
在三界內出生做人,幾十年光景,像旅泊,暫時借住,
幾十年光景過去,死掉以後,沒一樣是你的東西。
一雙空手見閻囉, 來時空空,去也空空。
「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
這些不信因果、胡作亂為的人,真正得到什麼? 得到多少?
這一類不知廉恥、不信因果、胡作亂為,破壞出家人的名分,
褻瀆佛門真義,非常可怕!
道欽禪師曾說 : 出家者,乃大丈夫之事,非將相之所能為。
既然出了家,作一個大丈夫應當要有堅定的志願,
繼續住持祖師的法門慧命! 教導後輩,使他能繼續佛門家業。
不應該無所避忌的只貪求世間欲樂,不曉得為佛法好好做一番功德事業!
如此將引來一身的災禍,經過千生萬劫 在三界六道 三途中受苦,
現在有袈裟可披,不好好修行,造罪業 將來墮落,苦就無窮了 ~~
【英邵武謂晦堂曰 :
凡稱善知識,助佛祖揚化,使衲子迴心向道,移風易俗,固非淺薄者之所能為。
末法比丘,不修道德,少有節義,往往苞苴(ㄐㄩ)骯髒,搖尾乞憐,追求聲利於權勢之門;
一旦業盈福謝,天人厭之;玷汙正宗,為師友累,得不太息 ! 晦堂頷之。】
英邵武對晦堂禪師 (兩人是師兄弟) 說 :
既然稱為一個善知識,應當要幫助佛法,幫助祖師弘揚佛法的教化。
使一般的出家人 迴轉正道的心,趣向於佛道。把不好的風氣轉移,莊嚴道風。
這固然不是淺德薄能的人所能做到的 !
末法時代,有些假名出家的人,不修道、不養德,甚至沒義氣、沒剛骨變牆頭草,
向有權有勢的人搖尾乞憐,阿諛諂媚,追求名聲 利養,問題非常嚴重。
一旦有朝一日,造罪業造滿了,「惡貫滿盈」,福德消盡,天上人間的人都厭惡你!
這種人使佛法污穢、使一樣學佛的師長、朋友,被拖累,
怎不叫人嘆大氣 ! 感到難堪 !
晦堂禪師 聽了之後 ,覺得有道理,點頭!
苞苴骯髒 ~
「苞」就是包裹、包裝 ,「包」的古字。
以前還沒有紙的時候,包東西、包禮物都是用草。
後來有紙,不再用草,就把「艸」字頭去掉,只寫「包」!
「苴」就是草,新鮮的草叫做「草」,枯燥的草、乾草 叫做「苴」。
用乾草包東西。
「苞苴骯髒」用苞苴包禮物送人,阿庾奉承! 希望人來幫助他!
所謂的 「腳踏馬屎捧官勢」
【英紹武謂潘延之曰:
古之學者治心,今之學者治迹。
然心與迹,相去霄壤矣 ! 】
洪英禪師曾跟一位居士,姓潘,潘延之,說:
古時學佛的人,按照佛法的本義,治理自己的心力。從心地下功夫!
心中有不好的地方(貪、瞋、癡等煩惱)要消除,
學習好的地方,學菩提大道,自行化他、自淨其意。
現在學佛的人,不從自己本心下功夫,只做表面好看!
兩者,相去甚遠!
治心會使心地清淨,成就佛法。
治迹 只做外表好看,得不到真實的受用,徒增煩惱 沒甚麼好處 。
【英邵武謂真淨文和尚曰:
物暴長者必夭折,功速成者必易壞。
不推久長之計,而造卒成之功,皆非遠大之資。
夫天地最靈,猶三載再閏,乃成其功、備其化,況大道之妙,豈倉卒而能辦哉?
要在積功累德。
故曰: 欲速則不達,細行則不失;美成在久,遂有終身之謀。
聖人云: 信以守之,敏以行之,忠以成之,事雖大而必濟。
昔喆侍者夜坐不睡,以圓木為枕,小睡則枕轉,覺而復起,安坐如故,率以為常。
或謂用心太過, 喆曰 : 我於般若緣分素薄,若不刻苦勵志,恐為妄習所牽,
況夢幻不真,安得為久長計?
予昔在湘西,目擊其操履如此,故叢林服其名,敬其德而稱之。
(靈源拾遺)】
洪英禪師對真淨文和尚說 :
一切物質,比如植物,一下子就長起來、長很高,是不好的~必定會夭折。
例如: 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生以後長出來的竹筍 & 雷公杖。
意思是,凡做事情,不可貪快,「慢工出細活」 。
一步一步,按部就班,慢慢推想,打好基礎,做到圓滿,不可貪圖馬上成就。
天地間最靈敏的事,像日期,都有三年一次閏月、五年再閏。
天地造化、時間的間隔,必定要把朔日(初一)與望日(十五)完全算準,不能有一點差誤,
也快不得,不能一次就把它閏完!
天文學家下過很大的工夫研究,長期努力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!
何況我們修學無上菩提大道的微妙法門,要福慧圓滿,哪是倉卒所能成辦呢?
要慢慢去積功,一步一步天天修、天天用功。
「日日有修,日日功;日日無修,日日空」
累積成就無量功德、福德、智慧圓滿才能成佛 。
孔老夫子說:「欲速則不達」,
有些人學佛,貪快,馬上要成佛。 那只是騙自己,根本不可能。
菩薩道是做人的方法,生生世世行菩薩道,
生生世世以這個方式做人,把人做好才能夠成佛。
太虛大師說 : 「人成即佛成。」
必定要先把自己的基礎打好,慢慢積功累德,天天修行,日日積。
「水滴雖微,漸盈大器」
不可 「一日曝之,十日寒之」
美好的德望,要經過久遠修行才能成就,絕不可能當下就成。
所以 要盡一生幾十年的時間,定目標,把指南針擺正,有計畫的下功夫努力。
俗話說: 「 人,要人打落;火, 要人燒著。」~越磨越亮、 吃苦當吃補 !
古來高僧大德說: 用信心保守自己的菩提心、有智慧努力修行、目標堅定 不可搖擺,直到完成為止。
有決心、有目標,再大的事情,也一定能成就!
從前 ,有一位住在大潙山,人稱「大潙慕喆」,
初出家時曾做過禪師的侍者 「喆侍者」
他做侍者 非常認真,晚上用功修行、不敢睡覺,
但是十分睏、非睡不可的時候,就用圓圓的木枕~會一直轉
一睡著,枕頭就轉走、滾走了,就會醒,不敢再睡。
一向就這樣,等於像常坐不臥的情況。~ 下了四十年如此工夫
有人會勸他說: 你這樣用功,恐怕身體會受不了啊!
喆侍者 說 : 「 我的智慧薄弱,要開悟、求智慧,很難。
我若不這樣刻苦努力修行,恐怕被妄想習氣牽引,會懈怠、墮落。
何況 這個身體像夢境、幻化一樣,暫時借用,不是真實的,哪裡能久呢?」
就是自己想要活到100歲、120歲,也不可靠!
喆侍者在苦修的時候,洪英禪師親眼看到。
因此之故,一般大叢林感服他的德望、名聲,對他很恭敬、稱讚他!
~ 摘錄自 2001年 會性法師 (客語) 禪林寶訓講記